實現環境管理體系的目的
認證環境管理體系可以為公司提供框架,以保護環境,響應變化的環境狀況,同時與社會經濟需求保持平衡,使組織能夠實現所設定的環境管理體系的預期結果。
環境管理的系統方法可向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并為促進可持續發展創建可選方案:
環境管理體系獲得成功的途徑為:
----預防或減輕不利環境影響以保護環境
----減輕環境狀況對組織的潛在不利影響
----幫助組織履行合規義務
----提升組織的環境績效
----運用生命周期觀點,控制或影響組織的產品和服務的設計、制造、交付、消費和處置的方式,能夠防止環境影響被無意地轉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階段
----實施環境友好的、且可鞏固組織市場地位的可選方案,以獲得財務和運營收益
----與有關的相關方溝通環境信息
成功因素
環境管理體系的成功實施取決于最高管理者領導下的組織各層次和職能的承諾。組織可利用機遇,尤其是那些具有戰略和競爭意義的機遇,預防或減輕不利的環境影響,增加有益的環境影響。通過將環境管理融入到組織的業務過程、戰略方向和決策制定過程,與其他業務的優先項相協調,并將環境管理納入組織的全面管理體系中,最高管理者就能夠有效應對其風險和機遇。成功實施環境管理體系可使相關方確信組織已建立了有效的環境管理體系。
環境管理體系的方法應用策劃-實施-檢查(PDCA)改進模式
構成環境管理體系的方法是基于策劃、實施、檢查與改進(PDCA)的概念。PDCA模式能夠為組織提供了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用以實現持續改進。PDCA模式可應用于環境管理體系及其每個單獨的要素。該模式主要內容是:
----策劃(PLAN):建立所需的環境目標和過程,以實現與組織的環境方針相一致的結果:
----實施(DO): 實施所策劃的過程:
----檢查(CHECK):依據環境方針(包括其承諾)、環境目標和運行準則,對過程進行監視和測量,并報告結果
----改進(ACTION):采取措施以持續改進
圖1展示了環境管理體系采用的結構如何融入PDCA模式,它能夠幫助組織理解系統方法的重要性
